RPX Data Update: Patent Litigation Volatility Persists As Strategies Shift (RPXCorp.com, January 3, 2017)
RPX在本周公布了最新的美國專利訴訟統計資料。其中有幾個跟非實施實體 (Non-practicing Entity,NPE) 相關的趨勢值得注意。
整體來說,這些資料傳達了以下訊息:如果你沒有專利訴訟經驗,想去美國做軟體或電子商務,那麼請注意專利風險。然後,這個趨勢往後可能會從美國傳到中國,畢竟中國很可能成為下一個NPE的主戰場。因此在中國的軟體廠商與電商,也請務必做好準備。(做硬體的廠商就不用說了,專利訴訟早就打得火熱了。)
1. NPE持續尋找沒有專利訴訟經驗的公司來起訴
NPE在美國運作了這麼多年,每年都有上千件相關訴訟,很難想像直到去年,NPE起訴的對象中,從來沒打過專利訴訟的被告,還是比有打過專利訴訟的被告多。這表示NPE一直都在尋找沒經驗的被告,因為這對它們最有利。
2. NPE起訴的對象資本額越來越小
原本大家都以為,NPE傾向對有錢的公司開刀。但數據顯示,NPE起訴的對象,資本額逐年下降。這應該是因為越大的公司越有能力跟NPE對抗,越小的公司則越傾向付錢了事,所以NPE越來越不傾向告大公司了。
3. 東德州地院仍是NPE的最愛
很多人說東德州地院已經慢慢不是專利權人的最愛了,但從數據上看,還是有一半以上的NPE訴訟案落在東德州。
4. 軟體跟電子商務專利占NPE訴訟的大宗
硬體 (電腦、手機等等) 相關的訴訟當然很多,但NPE最愛告的,是軟體跟電子商務業者。這有點令人訝異,經過2014年的Alice案之後,居然還是這樣。
5. 軟體跟電子商務專利占專利交易市場的大宗
這跟上面那點相關。訴訟市場最大宗的專利,肯定也是交易市場最大宗的商品。
6. 大部分NPE拿出來訴訟的專利,都沒有被提起多方複審
多方複審程序可以較低的成本,較快速地確認專利的有效性。然而從數據上來看,大部分NPE拿出來訴訟的專利,都沒有被提多方複審。
這應該跟爭議案件整體的處理策略有關。多方複審程序雖然便宜,但是大部分的費用在一開始就發生,跟訴訟一開始的費用低,後面越來越高不同。所以,如果跟NPE的訴訟預期很快就會和解,那麼被告就會傾向不花錢提多方複審。這也許跟NPE越來越傾向告無經驗的小廠商相關 -- 這些廠商會傾向很快和解。
7. 鴻海是專利大賣家
RPX整理了向其兜售專利的賣家跟仲介,鴻海名列榜上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