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

美國專利侵權分析:基本觀念相關重要判決整理 (二)


美國專利侵權分析:基本觀念相關重要判決整理 (一)



本篇主要重點包括:(1) 能夠侵權原則 (Capable of Infringement Doctrine)、(2) 請求項失效原則 (Claim Vitiation Doctrine)、以及 (3) 手段附加功能用語 (Means-plus-function Clause)。前兩點比較少見,但實務上在判斷侵權與否時相當重要。第三點的重要性就不必多說了,不管是專利申請還是侵權分析,都必須非常熟悉才行。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專利授權合約中 "最優惠條款" 的回溯效力:JP Morgan v. DataTreasury (5th Cir., May 19, 2016)


JP Morgan Chase Bank, N.A. v. DataTreasury Corp. (5th Cir., May 19, 2016)


DataTreasury Corp. ("DTC") 擁有與電子支票處理技術相關的專利。90年代晚期,DTC嘗試授權他的專利給銀行,但沒人理他。後來DTC發現JP Morgan Chase Bank ("JPMC") 自行開發的電子支票系統用到了他的技術,於是起訴JPMC專利侵權,還請求三倍的懲罰性賠償。

雙方後來在2005年和解。和解的條件,是雙方簽訂授權合約,並由JPMC依約分次支付DTC共七千萬美金,以取得無使用限制的專利授權。這筆金額在2012年支付完畢,最後一筆是2012年的七百萬美金:

2016年5月19日 星期四

軟體專利的Alice兩步測試,怎樣會過,怎樣不會過?

TLI Communications LLC v. AV Automotive, L.L.C.  (Fed. Cir., May 17, 2016)

Enfish LLC v. Microsoft Corporation (Fed. Cir., May 12, 2016)

相關案Enfish LLC v. Microsoft Corporation的討論 (Fairsky Patent Memo, May 16, 2016)

U.S. Patent No. 6,038,295 (代表請求項:Claim 17)


相隔不到一個星期,關於軟體專利的適格性問題,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做出兩個判決,一個適格,一個不適格。兩天前的這個判決,還直接引用了上禮拜的判決。

把這兩個案子放在一起比較,關於Alice兩步測試法的第一步究竟應該怎麼操作,應該就比較清楚了。以下整理相關重點供參。

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Technicolor CIPO explains why the company left the HEVC Advance patent pool

Technicolor CIPO explains why the company left the HEVC Advance patent pool (IAM, May 16, 2016)


Technicolor現任授權長Arvin Patel受訪解釋了為什麼Technicolor今年2月要離開HEVC Advance專利池。據他表示,離開專利池自己授權讓Technicolor有更大的彈性,比如可以把HEVC專利授權跟其他技術、或是其他的產品或服務一起提供給客戶。

幾個觀察點:

(1) 理論上專利池不能阻止各專利權人自己單獨提供授權,否則有反壟斷法的問題。所以,理論上Technicolor自己的HEVC專利授權,跟專利池不衝突。(當然,這是理論上。)

(2) 第一個加入HEVC Advance專利池的廠商......是聯發科 (透過關係企業HFI Inc.)。

(3) 看來Technicolor近年高層的人事異動頻繁:Arvin Patel去年9月才上任 (文章裡說是11月,但應該是9月才對,來之前他是Rovi的Licensing VP) 。在他之前是副執行長Stéphane Rougeot暫代 (Stéphane Rougeot剛剛離開Technicolor),在更之前是鼎鼎大名的Boris Teksler (Boris去年6月跑去Unwired Planet當NPE了)。

(4) Arvin Patel說關於HEVC專利授權,他簽了一個大廠。猜想應該是為了Established royalty吧。為了這個目的,檯面下的其它交換條件,個人猜想應該是有的。

(5) 與Technicolor已簽到第一家相比,聯發科第一個加入的HEVC Advance專利池,迄今似乎尚無成績。(HEVC Advance專利池從今年一月 "開始接受授權請求"。)

(6) 另一個在經營HEVC專利池授權的,是MPEG LA,迄今已經授權給一百多家廠商了


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

終於有個軟體專利適格了! (Enfish LLC v. Microsoft Corporation (Fed. Cir., May 12, 2016))

Enfish LLC v. Microsoft Corporation (Fed. Cir., May 12, 2016)

Federal Circuit says software patent claims not abstract, are patent eligible (IP Watchdog, May 13, 2016)

US Patent 6,151,604 (claims 17, 31, and 32)

US Patent 6,163,775 (claims 31 and 32)


Enfish LLC於2012年在中加州地院起訴Microsoft的ADO.NET侵害其與 "自參照式資料表 (self-referential table) " 相關的兩件美國專利的五個請求項。地方法院認為五個請求項都是抽象概念,所以裁定Enfish的專利因不適格而無效。Enfish上訴後,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撤銷了加州地院的裁定。

這個判決有幾個重點值得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