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 COMMC’N TECH. v. TELEFONAKTIEBOLAGET LM (Fed. Cir., December 5, 2019)
雙方談判與訴訟歷史
2007年TCL與Ericsson簽了2G專利授權合約,不過當時TCL賣的手機數量不多。2011年雙方開始談3G專利授權,談到一半,Ericsson就在2012年在六個國家 (法國、英國、巴西、俄羅斯、阿根廷跟德國) 告TCL專利侵權。
2013年TCL開始賣4G手機,於是雙方又開始談4G授權。這次談到一半,換TCL在中加州法院對Ericsson提確認判決訴訟 (declaratory judgment),Ericsson隨即在東德州提起專利侵權訴訟。
在中加州,TCL主張Ericsson沒有提出FRAND授權條件,請中加州地院確認FRAND條件為何 (TCL還有提出其他主張)。東德州的訴訟後來在2015年移轉到中加州,與中加州的合併。中加州地院並於訴訟過程中,禁止Ericsson在FRAND授權條件確定前,對TCL提起其他訴訟。
中加州地院在2017年2月14日 (是的,情人節) 進行了10天的法官庭審,然後在2018年做出事實發現備忘錄與法律結論 (Memorandum of Findings of Fact and Conclusions of Law)。關於FRAND權利金的計算方式,請參考我們之前的整理。簡單來講,中加州地院採用了TCL提出的 "top-down" 算法 (下面這個公式,每個參數的決定都很困難):
除了權利金的計算方式外,中加州地院還計算了TCL就過去侵權所應支付的past release是16,449,071美金。這個部份成為Ericsson上訴的主要爭點。
上訴爭點與上訴法院見解
Ericsson不服上訴。主要的上訴理由,是依據美國憲法修正案第七條,關於past release,Ericsson應該有陪審團審判的憲法權利。也就是說past release不應由法官庭審決定。這變成了一個純法律的問題,其實跟權利金應該怎麼計算已經沒有關係。上訴法院同意Ericsson的見解,認為Ericsson在地院被剝奪了陪審團審判的憲法權利。主要原因是,past release跟專利侵權的損害賠償性質無實質不同,在本質上 "relief is legal" (不是衡平法救濟):
And given that TCL does not dispute infringement of Ericsson’s SEPs, it is hard to see how a payment for TCL’s past unlicensed sales is in substance materially different from damages for past patent infringement.
At bottom, regardless of whether we characterize the release payment term as compensation for “past patent infringement” or restitution for “TCL’s past unlicensed sales,” the underlying nature of the relief is legal. Accordingly, we conclude that Ericsson was entitled to a jury trial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release payment amount under the Seventh Amendment.(判決文第24頁)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上訴法院撤銷了中加州地院關於release payment的結論,中加州地院之前的整個判決結論都被撤銷發回了,包括 (1) Ericsson的授權條件不FRAND,(2)地院訂出的FRAND權利金、以及 (3) 撤銷Ericsson的侵權之訴與TCL的反訴的裁定。這等於整個重來:
Accordingly, we vacate the district court’s determination of the release payment, including the underlying question of whether Ericsson’s Option A and Option B offers that include the release payment term are FRAND. We also vacate the court’s determination that Ericsson’s offers are not FRAND and its determination of prospective FRAND royalty rates because both determinations were predicated on common issues to the improperly decided release payment. Because the release payment will be redecided by the jury, we reverse the dismissal of Ericsson’s patent infringement claims and TCL’s related counterclaims of invalidity and non-infringement as no longer moot. Finally, we remand all above determinations for further proceedings consistent with this opinion.(判決文第27頁)
值得注意的觀察點
首先,工業標準基礎專利的FRAND權利金計算交給陪審團,會提升不確定性。相較於一般專利侵權的損害賠償,工業標準基礎專利的FRAND權利金計算,需要考量的因素更為複雜許多。依目前各國實務見解,若談判雙方無法達成共識,多半約定請法院或仲裁庭確認FRAND權利金究竟為何。過去美國法院多半由法官就FRAND權利金計算,作出法律結論。若往後此作法會遭上訴法院撤銷,造成FRAND權利金計算都交給陪審團決定,會造成FRAND權利金計算的高度不確定性 -- 因為陪審團不會交代他們是怎麼決定的。
舉例來說,今年2月15日東德州地院的陪審團,才針對Ericsson是否就其工業標準基礎專利提出FRAND權利金,做出 "HTC並未證明Ericssion的授權條件不FRAND" 的verdict form:
也就是說,相較於中加州地院法官經過長篇大論分析後,做出 "Ericsson的權利金不FRAND" 的結論,東德州的陪審團只給了一個勾,就讓Ericsson的權利金FRAND了。
其次是FRAND的協商步調:從談判到起訴大概一年。這點雙方差不多。這個意思是,關於專利的技術分析、有效性分析、FRAND授權條件的分析等等,這些起訴的前置作業,至少都要在一年內完成,否則會來不及起訴。
這個步調其實跟2013年Google跟FTC和解的條件中,提到的步調差不多,也意謂TCL的法務智權部門具備了依這個步調協商後起訴的處理能力。依據這個步調,被各國法院認定刻意拖延FRAND協商,造成專利權人可以成功聲請禁制令的風險,就會大幅降低。這點值得相關人員參考。
最後是TCL選擇美國法院。相較於經驗老到的Ericsson,在起訴時大多選擇自己熟悉的歐洲法院,TCL當年起訴選擇了美國法院,而非自家法院,其積極練兵,累積國際專利爭議處理能力的目的非常明顯。
不過近年來,工業標準基礎專利的FRAND訴訟,有逐漸向各國擴散,原告紛紛開始選擇自己熟悉的法院起訴的趨勢。比如華為在南京起訴,飛利浦在荷蘭起訴等等。這應該是因為,人人都想在自家法院處理複雜的FRAND問題,期待拿到對自己有利的結果。這個趨勢非常值得觀察。日後如果有台灣廠商選擇在台灣智財法院起訴,請法院確認全球授權條件,相信也不會讓人意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