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顯示具有 Patent Strategy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Patent Strategy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6月9日 星期五

億光輸了訴訟,但大有可為:Nichia v. Everlight (Fed. Cir., April 28, 2017)

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在今年4月28日就日亞訴億光專利侵權一案作出判決,維持了德州地院之前做出的所有決定,包括日亞專利有效、億光產品侵權、以及不應發出永久禁制令。其中比較值得注意的,是不應發出永久禁制令。從法院關於這部分的論述,可以看出億光其實大有可為。

2016年6月27日 星期一

[News] The Invention Development Fund and Funai Electric Announce New Collaboration


Former IV fund signs key strategic deal with Japanese manufacturer Funai (IAM, June 26, 2016)

The Invention Development Fund and Funai Electric Announce New Collaboration (IDF website, May 23, 2016)

Looking to the Future: IDF in Transition (IV website, May 13, 2016)


Invention Development Fund ("IDF") 原本是Intellectual Ventures ("IV") 下面的一個基金,今年五月開始從IV分割出來,成為一個獨立運作的實體。在分割的過程中,IDF還不斷在尋求商業合作的機會,比如上個月,IDF就跟Funai開始合作,開發新的技術與產品。

依據IDF的官網,IDF的運作模式,是先投入資金,開發新的技術,然後一方面建立新技術的專利資產,另一方面將新的技術商品化。如果有成功的可能,IDF會為這個技術成立新創企業,比如Coffee Flour這個將咖啡渣轉換成香料的公司,就是IDF開發出來的技術,並在2014年成立的新創企業。IDF也不排除將開發出來的新技術,授權給大企業實施,或是直接一開始就跟大企業合作,比如Funai這個合作案,就是一個例子。

這個新聞有幾個觀察點。

首先是IDF的運作模式,講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實作起來,非常困難。其中主要的問題之一,在於有沒有人願意投入資金,去做 "比成立新創企業更前端" 的自有技術開發投資。這件事情人家是民營機構在做,在台灣,不知道有哪個民營機構做這件事呢?現況多半都是官方的學界或法人,花納稅人的錢在做。至於成效如何,這裡就不多做評論了。

其次是IDF從IV分割出來這件事,可能跟品牌形象有關。IV其實一直都在進行研發,但過去給人的品牌形象,是個超大型patent troll。這導致IDF只要在IV旗下,就少有廠商願意跟它合作。從IV獨立出來以後,IDF應該空間會更大,願意與它合作的廠商會更多。中國大陸應該會是IDF下一個瞄準的創新合作市場。台灣廠商除了加入IV的防禦性專利方案之外,不知道對IDF會不會有興趣呢?

再來是Funai。Funai關於專利營運一直很積極,比如今年Funai剛剛才移轉了一批專利給日本的主權專利基金IP Bridge (這批移轉的專利,原始專利權人也不是Funai,而是日本的大學)。去年六月Funai則是跟加拿大的WiLAN展開合作。做為一個電子裝置的製造商,Funai的專利營運手法相當的多樣化,因此它會成為IDF自IV分割後,第一個與IDF合作的亞洲廠商,也不令人意外。

最後是這個新聞可能帶給台灣廠商的啟示。類似的前端研究與相關的資助,在台灣最有可能發生在產學合作中。台灣的產業界真的在做前端研究的很少,大部分都沒有 "研" 只有 "發" ,因此想辦法藉由產學合作,嘗試以學界的研究能量來補產業界的不足,無疑是現階段最可行的方法。但是,產學合作不是新的概念,如果這個模式可行,早就該成功了,不會現在還一天到晚有人抱怨產學脫節。也許大家應該花點時間,認真看一下IDF,或是Bell Lab,或是MIT技轉中心的運作,認真想一下關鍵究竟在哪裡,看看我們到底是有甚麼地方不足,這樣對於產業才是真的有幫助。



2016年5月8日 星期日

新創公司的專利戰爭故事:Honeywell v. Nest Labs

Google And Honeywell Put To Rest Patent Dispute Over Nest Thermostat (http://www.forbes.com/,May 6, 2016)

Case docket: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v. Nest Labs, Inc. et al (search.rpxcorp.com)

Nest Labs的介紹 (Wikipedia)


就控溫器的專利訴訟,Nest Labs上週與Honeywell和解了。這個新創公司成立第二年,就被同產品線最大的對手告,居然能撐到現在,還以交互授權收尾,真不容易。很多新創公司應該是早早就投降了吧。

這個訴訟背後,除了大筆資金支撐之外,還可以觀察到不同公司的專利策略,包括了拖垮被告的訴訟策略、人才雇用、籌備銀彈、買專利、以專屬授權專利起訴、自有專利申請策略、專利提升公司估值、交互授權和解訴訟等等。真是個完整的專利戰爭故事。

以下依時間順序編排,簡單整理,供有興趣者參考。

2016年2月5日 星期五

免費講座:新創企業的智權實務

報名連結



運用智慧財產權取得商場上的優勢,近來成為一門重要的顯學。然而對資源有限的新創企業而言,實務上應該如何管理與運作智慧財產權呢?

針對此主題,我們特別舉辦一場講座,從實例出發與大家分享心得,並邀請Pillsbury Winthrop Shaw Pittman LLP律師事務所的合夥律師Jack Ko,以及立勤國際法律事務所的主持律師黃沛聲律師來一起與談,保證內容豐富且實用,而且會安排時間讓大家與律師自由對談。機會難得,請您千萬別錯過。

新創企業的朋友們,一起來喝杯咖啡聊聊吧

時間:2016年2月19日  下午14:00-16:00
地點:濕地 T-Park Cafe (台北市林森北路107巷10號1樓)
講師:劉致宏
與談:Jack Ko (美國Pillsbury Winthrop Shaw Pittman LLP律師事務所合夥律師)
            黃沛聲律師 (立勤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人數:30名,額滿為止。
費用:免費 (Jack請大家喝咖啡聊天)
報名:點這邊報名

內容:
14:00-14:10    Introduction
14:10-14:50    IP concepts, examples and exercises
14:50-15:00    Break, Free Talk
15:00-15:40    Startup business plan with IP awareness
15:40-16:00    Farewell, Free talk

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物聯網的專利布局保護的專利講座心得


昨天下午有幸參與了由資策會創研所、禾榮、以及美國Perkins Coie聯合舉辦的專利實務講座,主題是物聯網專利相關的布局問題。這個研討會有幾個重點值得提一下。

首先,與會的來賓形成了完整的台灣專利跨境生態圈。除了台灣物聯網相關的公司之外,昨天的與會者包括資策會創研所、知名的台灣律師陳家駿律師、美國專利律師、大陸專利代理人、專利檢索系統廠商、創投業者等。於是在這個會議室現場,直接形成了一個跨境的專利生態圈:從產品服務設計、如何從專利資訊的檢索分析、各國專利申請、各國專利訴訟與授權談判、以及作這些事情所需的資金等等,現場都有人,而且每個領域的人都經驗豐富。相信對台灣的物聯網公司而言,這個專利生態圈一定會有幫助。

再者,現場討論氣氛熱烈。由於人數不多,許多人又彼此認識,在大家互相介紹之下,不論是簡報時的提問,或是休息時間的交流,都非常的熱烈。現場不是傳統的台上對台下的單向資訊傳遞,而是平行對等多面向的討論。我們相信這種作法除了資訊的交流會更有效之外,透過這種方式建立的人脈,也會是更有用的連結。這完全達到了我們想要的效果。

昨天我們也順便討論了物聯網的新的法律問題。比如資策會提到了3D列印技術可以提供的新服務,與會律師馬上就提到了美國最新的相關判決。在物聯網時代,隨著新思維與新產品而來的,勢必包括新的跨國專利與法律問題,這些問題需要跨境的、即時更新的專業知識才有辦法處理。要作好這件事其實很不簡單。從昨天的會議室現場看起來,我想台灣已經準備好了。

最後,與會來賓承諾會給台灣新創公司實質的幫助。昨天的美國專利律師Jack是台灣人,我當場就問他,新創公司很辛苦,能不能為跨國作生意的台灣新創公司作些事,他也回應只要他人在台灣,願意提供新創公司一定時數的免費諮詢,真的有美國訴訟發生,他也願意特別給予台灣新創公司額外的優惠。我看到旁邊的陳家駿律師聽了後,也認同的點了頭。我想這是一件令人感動的事。讓我們一起為台灣好好地作點事吧。

我們往後會持續主辦這種專利講座,歡迎大家多多捧場指教。

2015年8月25日 星期二

JVC v. Nero: 工業標準基礎專利授權的漏洞?

JVC Kenwood Corporation v. Nero, Inc. (Fed. Cir., August 17, 2015)

JVC是DVD與Blu-ray技術的工業標準基礎專利權人。除了自己授權之外,JVC的專利也透過DVD6C與One Blue這兩個專利池進行授權。兩個專利池的授權方案類似:將授權產品區切為不同的類別分開授權,且被授權人可以使用與銷售該類別的產品。比如說,DVD6C將授權產品大致區分為數種碟片、數種播放器、數種光碟機等等。取得特定種類碟片的授權後,被授權人就可以使用與銷售該種類的碟片,但沒有取得比如播放器的授權。

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Google's Patent Starter Program and LOT Net

Google祭出專利入門專案提供免費專利給新創公司 (iThome, July 24, 2015)

Google's Website regarding Patent Starter Program

LOT Network website


Google近期針對新創公司推出了 "Patent Starter Program",對符合資格的前50家新創公司免費提供2個免費專利,並讓新創公司瀏覽Google的專利庫,找出所需的專利並詢問Google出售意願。